格列卫价格之谜:靶向药物高价原因是什么?

2018-07-19 17:16 来源:来源:医药模仿数据

  来源: 医药魔方数据


  原创: 林致远


  研发成本决定了高药价?


  Really? 今天我们就拿最近很火的“神药”格列卫来“扒一扒”……


  “药之所以贵,那是因为你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生产药片便宜,研发新药难,这是每一位制药圈人士入行之始就被灌输的基本逻辑。制药业是一个高风险、高门槛的行业,研发投入极高,成功率极低,监管极严。最终能够上市的药品站在了金字塔尖,它必须收回所有的沉没成本,并肩负起继续投入研发的资金来源。这让所有研发型企业在定价时理直气壮。


  然而——


  “10亿美金这个数字是制药业最大的迷思之一。”——Andrew Witt, GSK CEO(2013)


  第一,药物研发成本并不透明。常见的说法是研发一个新药平均需要10~20亿美金,这两个数字分别来自于2003年和2016年DiMasi的两篇文章 [1,2] 。然而,文章计算成本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质疑,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得的成本是原结果的十分之一。关于药物研发成本的统计一直很模糊,数据来源也并非完全可靠,由于药品本身性质和研发效率不同其成本可能相去甚远。比如,创新药和扩大适应症药物的研发费用肯定不同,收购一个分子和从头研发成本也不同,是否计算厂房、办公室软硬件升级,医学推广研讨会,专利诉讼等费用,很难客观计算,也很难有可比性。对比19个此类研究发现:研发一个药物的成本从3000万到26亿美元不等,相差高达86倍 [3]。若以临床试验单位受试者花费计算,在同一时期,药物经济学家给出的数字是23572美元,BMS高管给出的是10000美元,而NIH给出的则仅有不到5000美元 [4]。研发成本,各家有各家的算法。不过,是不是研究机构做研发比药企更高效、更省钱?


  第二,公共资金投入的早期研发成本以及减免的税收都未见回报。以“神药”格列卫(伊马替尼)为例,50年研发过程总计50亿美元的计算方法无从考证,但是从它的研发历史中可以看到公共资金的投入直至临床II期。最初,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Brian Druker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发现了伊马替尼,并完成了动物试验和一些I期临床试验。当时,Druker用于伊马替尼的研究经费90%来源于其所在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NIH)和白血病与淋巴瘤协会。诺华公司的贡献仅占10%。此后,Druker几经努力说服了诺华公司继续开展II期临床研究。2001年,递交FDA用于批准慢粒白血病的三个II期临床试验总共1028名受试者,总花费为3400~8000万美元(按照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调整后,分别以NIH和药物经济学家的平均受试者花费计算)。然而,上市前3年,格列卫就实现了20亿美元的销量,此后价格更是以每年平均高于5%的势头上涨,2009~2016年均销售额更是稳定在40亿美元左右。截至2017年,格列卫单药的全球总销售额估计可达400亿美元(图1)[5] 。那么,纳税人前期投入的公共资金,以及罕见病适应症50%的临床试验费用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是否得到了药价上的回报?美国纳税人承担着全球最高价的格列卫,在这一点上确实很委屈。


  图1 格列卫价格与销量趋势(2001~2017)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