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事件看与华为的差距:双子星早已不是一个量级(3)

2018-04-24 17:21 来源:来源:大猫财经


  如果说2010年左右,中兴还有机会追赶下华为的话,那么现在连望其项背都不能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曾经“中兴华为”双子星,现在在商业上,华为已经把中兴远远甩在了身后,完全不是同一量级的了。


  02


  技术也有差距


  当然,这次“中兴事件”后,国人对核心技术仿佛都有了切肤之痛,衡量一家企业不仅仅是看起营收规模和赚了多少利润,还看其有多少核心技术和专利。


  首先,华为官网表示: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2017年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芯片:


  现在大家都忧心忡忡芯片,而华为旗下的海思已经开发出手机处理器芯片“麒麟”,拥有知识产权,华为高端智能手机都搭载麒麟系列芯片,这被认为是打破了三星、高通的垄断;


  中兴没有自己的手机芯片,都是从高通公司采购,如果这一禁令生效,那么意味着中兴手机未来7年内都无法获得美国公司高通的手机芯片,中兴的手机业务将遭遇灭顶之灾。


  至于其他行业专用的芯片,猫哥不了解不敢乱说,但从“消费者业务”的核心部件芯片的差距这一侧面,已经可以看到两家在其他核心元件上的差距。


  ▌5G:


  5G技术是下一代通讯,谁掌握了5G标准、技术的制高点,就先拥有未来。那么,华为、中兴在5G技术上谁领先呢?


  华为从2009年开始重点投入5G研究,在2016年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据统计华为拥有大约10%的关键5G专利。在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前夕,华为正发布了首款符合3GPP标准(全球权威通信标准)的5G商用芯片——Balong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3GPP标准5G商用终端华为5GCPE。


  中兴方面,根据其新闻稿件:与中移,高通合作,完成全球首个基于最新3GPP 5G NR的异厂家IoDT互通测试;与英特尔合作,发布面向5G的全球首个基于软件定义架构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5G无线接入产品;发布基于服务化架构的2/3/4/5G全融合Common Core解决方案,全方位实现3GPP R15服务化架构。截止2017年底,中兴通讯已在全球部署超过320个NFV商用/实验局,为5G核心网商用和演进奠定了基础。


  并未见有核心专利、产品的报道。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