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门票钱超8亿元 普陀山旅游收入状况分析(2)
2018-04-16 17:14 来源:来源:新京报
门票未能打包上市的普旅股份拥有景区多项服务的“垄断”权;子公司所产香火获普陀山佛教协会“指定”一篇发自中国佛教协会官网的文章,令一座佛教名山走到风口浪尖。
这一发布于4月11日的文章称,普陀山(指正在冲刺上市的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旅股份)“上市”不可避免地会使佛教背负庸俗化、商业化的恶名,迅速引发外界关注。4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国资委迅速回应,上市资产纯属企业经营性资产,不涉及任何宗教资产。
和其他行业相比,景区由于具有高现金流的特点而为各界所关注,2017年,普陀山景区共接待游客857.9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超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受限于政策,作为景区最为重要的收入组成部门,高额的门票收入并不归本次拟上市的普旅股份享有,其背后有着普陀山旅游集团的影子。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景区“大门票”之外,普陀山各寺庙的小门票(即“香花券”)则归普陀山佛教协会。
尽管无法像早年上市的峨眉山A一样取得景区门票收入权,普旅股份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享有了景区内索道等主要服务业务的垄断权,并创造了远超同行业的毛利率。新京报记者发现,多项“专营”之下,其近年业绩并不理想,上市前业绩对“卖房”依赖性较大。
遭佛教协会公开质疑
国资委表态不用“普陀山”之名上市
4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官网上刊载了一篇标题为“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署名为“奘真”的文章称,以信仰之名“上市”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文章指出,前些年,峨眉山、九华山被打包上市,已经引起社会舆论广泛诟病,也成为佛教界之痛。由于未及时处理,其负面影响一直发酵,造成一些名山纷纷效仿。
就公司是否还将继续推进上市进程,普陀山旅游4月13日在邮件中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严格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相关问题均以证监会网站公开披露的信息为准。
在此之前的4月2日,普陀山旅游在证监会官网更新了招股书申报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