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正式合并: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担任(2)
2018-03-23 17:07 来源:来源:澎湃新闻
学者型官员
郭树清于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家中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三,家境并不富裕。
1974年,从四子王旗一中高中毕业后,18岁的郭树清作为知青,来到离学校60多公里远的红格尔插队。经过三年多的插队磨练,1978年3月,郭树清离开红格尔,考进南开大学哲学系读书。1977级哲学系有七八十个学生,只有12名女生,郭树清和妻子王颖为同班同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到了北京,郭树清考进中国社科院马列所读研究生。
虽然所学并非经济专业,但是郭树清勤奋思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尚在读研的郭树清写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为了这篇3.5万字的论文,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在内蒙古和山西雁北做社会调查,研究比较经济体制。当时尚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的郭树清与刘吉瑞、邱树芳等人,上书国务院领导,认为“双轨制”是一种冲突型的双重体制,它的长期持续,必然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甚至会导致改革的“夭折”,这一言论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一年他28岁。
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郭树清在国家计委、体改委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多年。1998年3月,国家体改委撤销,改设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郭树清则被任命为体改办党组成员,与周小川、楼继伟等人均是时任体改办主任朱镕基的老部下。
在此期间,郭树清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共同提出了“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2010年11月,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郭树清还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两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曾与郭树清共事过的人对澎湃新闻表示,“郭树清有比较强的学术背景和很深的学术素养,做事稳健,专业性强。”
初试锋芒
1998年7月,42岁的郭树清学而优则仕,被任命为贵州省副省长,分管外资、旅游、金融等。2001年,郭树清返京,正式踏入金融领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其时恰逢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期。当时的外汇管理制度备受关注,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国际收支巨大的顺差,备受争议的汇率制度,到资本市场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再到外汇储备史无前例的注资国有商业银行。
2003年12月,郭树清担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3月,当时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受贿而匆忙离任,郭树清临危受命,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建行在香港首发上市,创造了当时全球IPO最大规模纪录,成为四家大型国有银行中首家股改上市的银行。当时中国银行业被认为“技术性破产”,被海外投资者集体看空,然而郭树清坚持国有绝对控股、提供先进技术、回避竞争、出价明显高于净资产等原则,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确保了成功上市。随后郭树清领导建行开展公司治理改革,首先引入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制,也在建行掀起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有趣的是,作为国有大行的董事长,他多次扮演“神秘人”,亲自体验建行服务流程,提出改进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