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最佳代言人:周小川成“双支柱”探路人(3)

2018-03-20 16:55 来源:来源:中国新闻网


  “双支柱”的探路人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的杠杆率、关联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金融稳定愈发重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在这一背景下,“双支柱”一词应时而生,一支柱为货币政策,另一支柱为宏观审慎政策,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的重要创新。


  “双支柱”虽为新词,但是回顾周小川在央行的岁月,人们发现,从很早开始央行就是一边在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一边把住金融稳定,不断摸索央行的宏观审慎职能,着力减缓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


  在他任期内,货币政策完成了从行政调控到市场调控、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工具箱日益丰富和完善。如同他选择佩戴IWATCH一样,他对货币政策各类工具的选择,也是务实并富有创新意识的。


  2003年4月央行顶住各界质疑,创造性地推出央票调节流动性。近年来,随着流动性创造渠道改变,央行又陆续创设新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这些工具不仅大量获取实践经验、市场信息,还疏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构建出市场利率走廊。


  从使用效果看,这15年我国经济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有目共睹。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当然,这些操作也不能称之为完美,毕竟高达170万亿元的M2余额直至今日也是有所争议的。周小川也曾感慨过特殊时期采用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现在回顾起来,如果适时退出能够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


  另一支柱——宏观审慎政策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央行对其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却并不短。


  2003年银行业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剥离时,人民银行就认为,监管可以分设,但监管机构负责不了管理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必然要运用最后贷款人职责,还是要由中央银行把关,为此要成立金融稳定局。


  “事后的实践表明这是正确的决定。” 周小川在人民银行内部的一次学术讲座上回顾道。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央行较早探索了宏观审慎政策,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走在了国际同行的前列。2009年人民银行就提出要运用宏观审慎性调节工具,随后2010年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2011年人民银行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其核心是要求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就做多大生意”,不能盲目扩张和过度加杠杆。2016年起,该机制正式“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直至今日,MPA的体系一直在完善中。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声音试图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说成旧式的规模管理,把它说成是一种行政性手段。”周小川指出,实际上,不应该这么理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然的话,三期叠加效应会更突出。


  针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周小川也有未尽事宜。他坦言,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逆周期调控能力、金融企业治理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以及监管体制机制缺陷的镜像反映。


  就在周小川退休前4个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意在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通过,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行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人民银行。


  这意味着,周小川的继任者在“双支柱”领域的摸索还将持续,任务也更为艰巨。


  “人民币的最佳代言人”


  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到离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人民币被更多地使用,再到2016年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篮子……这一路走来,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知、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积累、流利的英文表达,以及对人民币倾注的心血,周小川被称为国际舞台上“人民币的最佳代言人”。


  2009年3月,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夕,人民银行网站颇为罕见地刊发了周小川的署名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文章提到,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


  彼时,大家都看出了周小川欲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的雄心,但是市场的一致预期是“不可能”,毕竟当时的人民币从哪个角度观察都不能满足“可自由使用”的标准。


  人民银行国际司在《人民币加入SDR之路》一书中回顾,人民币加入SDR是其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的结果,也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少资本管制“三驾马车”不断推进的结果。


  确实,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减少资本管制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在逐渐完善。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日间波幅逐渐从0.3%扩大到0.5%再至2%,人民银行也逐步退出了常态化的外汇干预。


  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对外经贸投资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快速上升,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