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吸引各路资金入局:会是泡沫吗?(2)
2018-02-27 17:14 来源:来源:科技日报
基于大数据的物品售卖
据了解,无人零售是指在没有营业员、收银员以及其他商店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消费者自己自助进店,进行挑选、购买、支付等全部购物活动的零售形态。目前,无人零售市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自动贩卖机、开放货架和无人便利店。其中自助贩卖机市场较为成熟,而开放货架和无人便利店则是在2017年集中“爆发”,并且均处于发展前期。
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正因为有着如此之大的商业蓝海,无人零售才能吸引各路资金纷纷入局。创业垂直媒体铅笔道调研后发布的《2017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盘点》显示,从2017年初至当年11月3日,行内的公司吸纳资金约33.7亿元。但是近期无人货架领域波澜不断,暗示行业进入了整合期。2017年融资近5亿元的猩便利,在2018年1月10日接连传出关闭首家便利店、疑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的消息。除了项目倒闭 ,创业阵营近来已不时传出业务整合的消息,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那么,未来无人零售的前景究竟怎样呢?
“无人零售只能说是零售的方向之一,无人零售在美国主要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动,通过大数据了解到消费者当前的消费习惯,无人零售布置的各种商品,都是根据大数据导入的,如果没有大数据作依托,就没法做无人零售。没有大数据支撑的无人超市会成为泡沫。”2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36氪研究院分析师查楠在《无人值守,“码”上就走——无人零售研究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未来,(无人零售)将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物品售卖。”
初创公司等着巨头来收购
过去一年,虽然无人零售赢得了不断叫好声,但是也存在不少发展瓶颈需要破解。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典型优质企业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整体无人零售市场有发展前景。但目前来看,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刚刚经历一年左右的发展,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比较共性的发展困阻,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优化、区域市场拓展、企业规模化发展、企业开放加盟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其中,产品技术方面的提升是无人店规模化的先决条件。无人便利店面积大多小于传统便利店且店内少有备货,因此店内商品补货频次较高,对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曾指出,便利店市场需要持续至少五年以上的投入才可能产生显见增长。因此,市场的发展需要经历时间的积淀期。
在吕本富看来,无人零售在运营中除了要得到大数据的支撑以外,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无人零售的核心是大数据,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配套系统,比如,支付系统、监控系统。还有就是与无人商场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撑也是必须要有的。此外,传统商场的一些必须条件比如地段选择,无人超市依然需要。”吕本富说道。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无人零售不是初创公司能够玩得起的游戏,只有那些集资本、技术、管理于一身的“巨头”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这种观点,吕本富并不认同,他认为:“初创公司和大企业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初创公司如果能够从其他地方得到数据源,也可以在无人零售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大数据的支撑,这很关键。”但吕本富也表示:“之前无人零售之所以那么火,就是因为亚马逊做了无人超市,阿里也在做。而创业公司做无人超市,某种意义上并不是想要盈利多少,它们最后就是想被收购。”
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就曾表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先把产品打磨好,继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未来不排除与巨头进行合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