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阿里为什么要收购饿了么?(2)

2018-02-27 17:11 来源:来源:AI财经社


  从历史的角度讲,相比阿里,美团更早就与饿了么谈过合并。在2015年-2016年期间,张旭豪同王兴见过数次。对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合并之后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可能性,张旭豪的看法是,“如果是我们来主导这家公司,我们并不是很排斥的。但如果是对方来主导,我们是比较排斥的。”


  不过到了去年,再提起阿里和控制权时,张旭豪的看法已经变成:“尽管阿里有强势的一面,但它实质是好的。你说它真是想控制这家公司?控制不控制,其实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能被收购那还算有你一个退出渠道,对于股东有交代,有些公司死了连退出都没有。”


  还有传言称,张旭豪同意阿里的收购或许与对赌失败有关。早在2016年年底,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与阿里对赌失败,后者将接管饿了么的财务、技术、人资等业务。当时饿了么回应称“饿了么与阿里之间,从来不存在所谓对赌一说。依据36氪消息,饿了么曾与阿里签过一份协议,饿了么被要求在2018年3月底前实现盈利。按此逻辑,那么迟迟没有盈利的饿了么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协议而被阿里收购。


  不过,今天饿了么方面对“对赌”一说回应称,饿了么的独立发展一直受到阿里的大力支持。阿里巴巴公关负责人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阿里将继续支持张旭豪饿了么发展。


  无论如何,这次收购完成后,张旭豪个人也站在了事业的十字路口,向左走是俞永福(进入阿里核心管理层),向右走是古永锵(过渡期结束后出局)。


  下一步,饿了么+口碑


  阿里收购饿了么,意在构建新零售大生态圈。


  阿里新零售形成八路大军,第一路是天猫为首的线上零售,第二路是银泰带队的线下百货,第三路是苏宁为主的电器零售业态,第四路是盒马和大润发领衔的食品快消领域,第五路是口碑主攻的线下餐饮领域,第六路是农村淘宝,第七路是阿里零售通,第八路就是刚入股的家装领域的居然之家。


  按照这样的序列,饿了么未来将进入餐饮新零售的队列,和口碑形成合力。


  依据饿了么披露的数据,饿了么外卖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用户量达2.6亿,日均订单1000万单。饿了么+口碑的平台日交易笔数超过4000万单。美团点评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团点评2017年美团点评线上日订单量峰值数为3400万笔。


  饿了么和口碑将共同承担的是以餐饮为主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新零售落地任务。饿了么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后,可以完全按照阿里新零售的思路和打法来和口碑协同作战。饿了么主攻以外卖为主的到家消费,口碑主攻到店消费业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口碑,可以和盒马、大润发、银泰等形成分工配合,在线下的餐饮、快消、休闲娱乐、丽人等垂直行业全方位铺开新零售。


  此前,新零售浪潮主要影响的是以快消为主的零售行业,比如大润发、盒马鲜生等。随着阿里新零售战略在线下的铺开,餐饮、休闲娱乐这些服务行业也逐渐进入新零售的影响范围。


  全资收购饿了么,意味着阿里进入了在线下全面铺开新零售的阶段。这或许可以给本地生活服务带来新的推动力,扭转低迷形势。


  外卖市场上的战争最终还是变为了阿里和美团之间的PK。


  美团和阿里之前积怨已深的关系,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公开谈起了与阿里巴巴的股权争议:“它去年之所以兜售我们的老股是为了干扰我们融资。如果你不看好这家公司,那干脆卖光好了,我们已经帮他们找好了买家。但他却不肯卖光,他一定要留一点,或许是为了将来能继续给我们制造点麻烦。”


  早在去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时,就有美团方面人士告诉AI财经社,百度外卖市场份额很低,两家合并不会对美团外卖造成影响。但美团内部确实已经成立了作战小组,来应对阿里的挑战。


  阿里的新零售投资逻辑


  据IT桔子估算,2017年,阿里投资数量达到77起,与上年基本持平。整个投资并购金额约为898亿元,在绝大部分投资事件中,阿里都作为领投方与主导者参与。


  2017年初,阿里CEO张勇曾首次对外谈到阿里投资的逻辑,即围绕“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战略展开。具体到投资标准上,主要看重投资是否能带来新增量用户、新服务体验和新技术。


  从数据来看,阿里投资部门在2017年出手的赛道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和金融三个行业,三者合计超过了投资总量的50%。


  在主营业务新零售上,阿里的收购方式往往是全资收购或者大比例持股,比如三江购物、高鑫零售、银泰百货。外界认为,阿里的新零售布局体现“中心化”特点,会深度介入被投企业的经营和战略中。此外,在文娱板块投资上,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