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2018年第一风口:直播答题是全新商业模式吗?(3)
2018-02-05 17:16 来源:来源:新华社
3中国互联网有没有不靠“撒币”就能活下去的商业模式?
虽然很希望找到那些特立独行、小清新不喊口号的案例,但现实十分骨感。从团购大战到打车PK再到共享单车﹔从O2O的崛起到各种免费上门再到如今的落寞﹔从双十一的优惠券到年三十的“敬业福”再到今天的全民答题,中国互联网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先撒币、后抽离,用户开骂、平台喊苦”的老路。
为什么“撒币”?因为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以直播答题为例,根据七麦研究院推出的《2018年1月直播答题App数据报告》,各家答题App近一个月以来在应用商店的下载量表现都十分瞩目。在苹果商店方面,抖音短视频以1079万下载量稳居第一,是第二名西瓜视频683万下载量的近一倍。作为一款单独App上线的《冲顶大会》下载量361万,《芝士超人》下载量222万。
但另一方面,撒币也是移动互联网线上红利衰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无奈现实。2017年下半年,伴随著监管的加强和用户的审美疲劳,“直播风口”偃旗息鼓,各类直播平台在用户流量、用户活跃等指标上态势疲软,流量还未变现,热潮就戛然而止。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大佬们似乎找到了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用知识改变直播。但因为窗口期就那么短,门槛那么低,同质化的风险那么高,不“撒币”还是没法吸引用户的眼球。
撒币过后,会发生什么?打车大战的答案是平台合并,最终形成寡头格局,减少补贴,用户打车成本提高。O2O的答案是小平台离场,没撑到变现的转了型,一大批新鲜的风口变成了“伪需求”,平台整合后上门服务变得越来越贵,补贴几乎为零。或许只有红包大战这种普惠式的“撒币”,用户会一边骂“敬业福”难拿,一边打开许久不用的支付宝聊天功能,挨个讨福,然后在获得十几块钱以后,迅速遗忘这个功能,直到下一年的春节。
直播答题“撒币”的下一步是什么?1月12日,坊间流传的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朋友圈截图称,请回答本场临时增加的第13题:现在遍地开花的知识问答市场一个月内会发生什么?A更多玩家跟进,B出现单场千万奖金额,C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严格限制。
据说,马化腾的答案是选择C。而留言称“有什么理由限制这种非常正能量的活动,应该选A”、“答案A应该改成‘巨头纷纷进入’”的周鸿祎,而他的花椒直播《百万赢家》在1月14日迎来了网信办最早的约谈。
4资本竞赛还是内部审核软肋?直播答题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疯狂砸钱背后,依然是不明朗的未来。担忧的声音一直存在,那么年轻的直播答题需要面对哪些成长的风险?
毋庸置疑,内容监督首当其冲。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在直播答题迅速蹿红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仅需要平台的规范管理,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及时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可以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平台的运作。
艾媒咨询张毅也认为,监管或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综合各种信息,目前监管部门仍在观察。不排除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
其二,玩法严重同质化。极光大数据指出,新鲜感消退所伴随的玩家流失风险值得警惕。尽管答题期间在线人数达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但往往曲终人散。单一的模式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尤其是耗费大量时间却拿不到奖金的,很容易腻歪。如何从撒币到靠实力留住用户是个难题。
各大平台正在寻找破解方法。比如花椒“百万赢家”试图作出差异化的运营,继推出血战到底模式后,该公司还提供组队玩法,可以刺激用户邀请好友共同答题﹔同时,在内容上匹配了专业的命题团队,推出各种垂直类的专场,让内容更加多元、有趣,试图粘住用户。
其三,烧钱模式何时休。尽管陌陌发布的《直播答题用户报告》称,“希望通过直播答题长知识”的用户人数超过了“希望拿奖金”的人数。但在战役初期收割用户靠的就是奖金激励。艾媒咨询分析数据显示,79.0%的受访网民看好直播答题的发展模式,认为奖金的激励作用能使其保持较强的吸引力。
一个明显的案例是,百度的好看视频刚上线时,每场奖金只有5万、10万,远远低於同行们,在线人数少得可怜,后来提码到50万、100万,在线人数水涨船高。显然,经过一个月的沉淀,这已经成了大玩家的游戏。谁家的资本雄厚,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不过极光大数据认为,资本并非胜负的关键。“只要平台具备盈利前景,资本就有进入的动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