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14年来首次负增长 解读2017年物价“心电图”(2)

2018-01-11 17:10 来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公布的数字,2017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2017年全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上述涨幅低于全年3%的目标。


  为什么CPI涨幅放慢?这与食品价格出现新变化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1月10日的分析,2017年CPI涨幅回落,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但是2017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1月10日表示,最近几年粮食丰收,库存也比较大,粮食的供应是过剩的,相应其他农产品价格也难上涨。而非食品价格上升快,这与服务价格上升有关。


  牛犁认为,因为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了,适龄劳动人口总量从2012年开始减少,这几年可能已经减少了上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服务领域每年需要涨点工资才能招到人。”牛犁说。


  他认为,2018年CPI预期同比涨2%左右,仍有望低于3%的目标。


  按照惯例,今年3月两会公布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会有2018年物价调控目标。很多机构预计,2018年物价(CPI)调控目标仍会是3%左右,不过全年预计实际涨幅在2%左右,仍低于全年目标。


  食品价格下降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CPI同比涨幅为1.8%,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但12月食品价格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而从2017年而言,食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1.4%。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认为,2017年CPI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较低,从2017年2月以来食品价格一直负增长。


  食品价格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17年全年气候相对平稳,蔬菜粮食供应充足;二是部分食品周期性较强,例如猪肉价格迎来下行周期,从5月到10月每个月降幅都超过10%,对物价形成下拉作用。


  但是他也指出,2017年食品价格负增长,属于短期情况。“2017年食品价格低基数将抬升2018年同比增速,2018年猪肉价格可能迎来上行周期,食品价格可能恢复性回升,成为推动2018年CPI上升的重要因素。”他说。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同比下降8.6%和8.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蔬菜价格同比下降8.1%,为十多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此前多年,蔬菜价格也有多次同比下降,比如2002年下降了1.9%,2004年下降了6.1%,2014年下降了1.5%,但是降幅不如2017年。


  不过,食品价格和蔬菜价格下降的情况可能难以持续。1月10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明均表示,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相对来说风调雨顺,产量恢复和种植面积都增加了; 一些地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部分玉米主产区也去种植瓜果蔬菜,供给增多了,所以价格一直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


  他指出,农业技术提高对蔬菜价格可能会有影响,在三五年后,农业技术的作用会更明显。“再往后十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趋势也是不可逆的,也很难说蔬菜生产成本会降低。”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