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债券“违约地图”都在哪?(3)

2018-01-04 16:58 来源:来源:国际金融报


  区域风险上升


  记者经采访发现,地方经济情况和违约记录往往会影响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的评价,进而出现“投资不过山海关”等现象,在违约事件高发区也就形成了风险越来越大、融资越来越难的恶性循环。


  来自华南的债券基金经理周齐(化名)表示,企业债的经营状况和外部评级均与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相关性高,建议避开财政收入下滑的地区。


  “在信用债投资者眼中,东北地区一直属于高风险地域。”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也表示,曾经的传统工业巨子在经济需求疲弱、产业升级缓慢以及人口流出等众多因素叠加下,地方政府实际收入增长压力从2013年就开始逐年增加。


  除了财政收入下滑导致的信用削弱,在违约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也影响着投资者对地域风险的评估。


  2016年3月,东北特钢债券到期无法兑付。这家辽宁省政府共计控股68.81%的地方大型国企,成为我国首例地方国企债券违约案主角,整个市场为之震惊。


  “东北特钢事件影响的不只是公司本身,企业连环违约的举动,以及违约后当地政府的消极应对,对整个辽宁地区企业融资市场都有负面影响。” 周齐告诉记者,“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会尽量规避辽宁地区相关债券的配置及交易,而再融资困难,可能会导致整个辽宁地区的区域风险快速上升。”


  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社 作者:杨月萦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