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鼓励老人创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再引关注(2)

2018-07-12 17:10 来源:来源:深蓝财经


  搜狐国富智库:中国鼓励生育是否必要?最有效的方式有哪些呢?


  冯文猛:根据整个人口发展趋势,未来鼓励生育是有需要的,但根据每个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可能会尽快进行,有的地方可能会延缓一下。


  关于有效的政策,国外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所有的政策出台都是围绕“如何更多的减少家庭的负担”出发。比如,产假,西方一些国家就是对男女双方都放产假,因为育儿不仅只是女方一个人的事情。中国也可以从这方面在政策上做一个调整。


  另外从职业上、心理上、教育上给予优惠政策。比如免除小孩上学的学费,并且政府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从经济上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还可以从家庭的整个税收考虑,调整税制。根据家庭的负担减免一定的税收,但是在中国出台组合拳政策,还需要再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因为,调到一块,大家会觉得不公平,还要考虑现有的税收体系,基本的制度,要保证家庭税收非常透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策有很多,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会有延缓或是在时间上推迟老龄化的作用,但未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搜狐国富智库:目前,老龄化发展的状态是什么?中国的老龄化有哪些特点?


  冯文猛:国际上衡量老龄化有三个标准:1)65岁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是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2)占到14%是老龄社会;3)占到21%成为超高龄社会。


  中国是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2.4亿,到2025年就超过3亿,到2033年超过4亿,到2053年差不多5亿,可以发现,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老龄化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早就进入了老龄化,和其他国家的老龄化相比,中国的老龄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速度快,我国是在一个高度压缩的时期内进入老龄化的。我国的65岁人口占比从7%到14%翻倍,差不多是用25年。目前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中,只有东亚、日本和韩国的速度能够和我们PK。


  第二基数大。现在美国总人口是3.1个亿,欧洲加起来3个多亿,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加起来和欧洲总人口差不多。


  另外,一方面,我国未富先老,欧洲等国家是在工业化逐渐变富的过程中老龄化,而我国还没有到达高收入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另一方面,未备先老,在很多制度安排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甚至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老龄化。


  搜狐国富智库: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


  冯文猛:结合国际观察,应对老龄化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构建为老服务体系,为社会出现的大量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服务;第二个阶段是要重新认识什么是老年人,充分的开发利用老年群体。


  第一,适老化的观念转变。理论上讲,老龄化首先影响的是经济。劳动力逐渐变老要求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的变化。以前靠青少年为主的劳动力构成,未来可能需要考虑以中老群体为主。目前德国已经在服务方面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在工厂上提供椅子能设计,改善适老化的劳动条件。


  第二,社会需要对老龄化做出改变。社会照料需求在增加,从建国到现在,家庭规模在缩小,出生人口在减少,传统的依靠孩子照料父母的养老模式,似乎变的没有办法持续。所以就需要社会化的服务来补上,主要包括养老金。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养老金的统筹还存在几个大的问题,比如部分人群的养老金水平太低等现象突出。另外,目前非老年人群体为养老的担忧程度逐渐严重。现有的养老金本质上是现收现付,劳动的人交钱,退休的人领钱。所以现在劳动的80后,90后以及70后,担心他们退休之后没有人给他们交钱。


  而且,国内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大量的家政、保姆是为老年人服务的,但是整个护理培训很笼统,内容不丰富,整个市场没打开,技术水平也没有达到,涉及很多问题。


  第三,居住环境要适老化发展。从居住环境来看,原来我们的社区、家庭以及城市的设立,没有考虑大量老年人出现,无障碍设施较少。所以现在的新城需要考虑适老化,老城需要改造适老化。比如在北京乘地铁,一个老年人自己可能就比较困难,他很难独立的非常顺畅的乘坐地铁。如果将来北京有1/3都是老年人,整个居住环境就需要变化。


  第四,医疗模式需要变化。过去三十年中国有一个大的变化,从传染病为主变为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目前医疗技术没办法根除慢性病,只能长期进行管理,而且慢病主要是老年人。老年人最需要的应该是80%以上都是靠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生活,能自立自立,靠独立生活。


  但是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健康状态还不是特乐观,依靠医院把2.4亿个老人管理起来也不现实。所以我们的医疗服务模式要变,从以大医院为核心,以治疗为核心,转向将来以预防和康复管理为核心。


  现在,我们认为可以进行调整的方向是进行医养结合,自2016年起,卫建委已经开始推医养结合,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分布于社区的老年人联系在一起,从而管理老年人的慢病。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