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为柳传志鸣不平:联想对国家做出过贡献(2)
2018-06-01 17:05 来源:来源:中国经营报
胡教授介绍,柳传志是当年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之一,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就是“脑子活,很聪明”。 “他的目标向来很明确,思维也很活跃,点子多,对新的东西特别敏感,也善于解决问题。所以当年他能想到办香港联想(编者注:联想创办早期,由于非电子部所管的企业没有国家计算机生产许可证,于是“曲线救国”创办香港联想,生产自有品牌PC),我们连想都不敢想,但是他敢。”
爱读书的习惯,柳传志从学生时代一直保持至今,曾有段时间他喜欢读史书,更喜欢和同学交谈,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他还喜欢踢足球,没课的时候,足球场上恣意驰骋的一群人中,总能看到柳传志的身影。“和我们这些出身农村家庭的孩子不一样,老柳是干部家庭出身,但他身上却没有干部子女的自我优越感,举止很有教养。那个年代也不存在攀比的现象,同学就是同学,我们是一起在球场上打滚,‘滚’出来的情谊。”胡教授认真地回忆着学生时期的一幕幕。
“艰苦的环境教给我们的东西永远不坏”
在报告中,柳传志曾经回忆了学生时代下乡社教的情景。胡教授深有同感地说:“老柳在台上讲的都是真的。”
那时候日子苦,农民的日子更苦。柳传志和同学被安排住到贫下中农家里,提前“约法三章”: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要求吃鸡蛋,不能要求吃肉。每天劳动完,满头大汗,老乡给打了水洗脸,但递过来的毛巾是黑的,用不用这块黑毛巾,都是对他们的考验。老乡能用,你凭什么不能用?即使自己有带干净毛巾,也不能掏出来用,那样会伤老乡的感情。
在乡下劳动时,柳传志和同学们的衣服几乎连着几个星期不洗不换,因为老乡家里的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人工挑回来的,浪费不得。早上打一盆水洗脸不能倒掉,中午劳动完回来接着洗,水已经变黑了还不能倒掉,要等晚上回来再洗洗脚,这盆水才可倒。
“艰苦的环境教给我们的东西永远不坏,我们这辈人身上吃苦奋斗的烙印就是那个时候打上的,老柳也不例外。”胡教授感慨着。人的品格一定是经过时间和阅历积淀的,这是能够伴随一生的东西。
“军校教给我什么?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这才是军人!”
柳传志上的是军校,规范化的军事管理培养了他们正直勇敢的军人素质。“那个时候的学校教育很淳朴,带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话不多,跟我们讲最多的就是‘你们要好好学习,国家还有很多地方都很落后,你们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防建设’,这些教导影响了我们一生,甚至改变了一些同学的人生轨迹。就像老柳,他虽然没报效国防建设,但是他一直坚持的是‘产业报国’。”说这段话时,胡教授显得有些激动。
这段军校经历对他们这代人的影响有多深刻?当年的班主任王老师的子女,根据老人家的讲述写了一本回忆录,柳传志专程为自己恩师的这本书作了序:“军校教给我什么?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这才是军人!”
“现在的时代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那年代,对成功的理解中,没有做企业的概念,我们的理想就是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0年代时,知道老柳去做企业了,我们都很意外,后来他带领联想收购了IBM,我们同学之间就传疯了,‘老柳不得了了,把老外的公司都收了,为国增光了’用西安话说就是‘有本事’。”胡教授的表情显得高兴,或许是因为回忆起当年得知老同学战功赫赫的往事,再次为他感到骄傲。
“老柳是个好人。当年,我家里出了些事,需要10万块应急,那时候的10万块钱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胡教授停顿了下,“我把亲戚、朋友、同学都问遍了,有谁能掏出3000、5000的,都很不容易了。最后没办法,我打通了老柳的电话,跟当年的老同学张了口,老柳二话没说,就把钱借给我了,对我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后来问题解决了,我赶紧把钱还给了老柳。同学情分至此,我特别感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