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利润创纪录!“今天仍然没有破产”(3)

2018-05-25 16:37 来源:来源:财经十一人


  未来三年目标


  索尼CEO吉田宪一郎此前为索尼的CFO,在索尼工作超过35年,于今年4月1日正式出任CEO。他是此次索尼中期战略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帮助索尼在去年完成盈利任务的重要推手之一,作为一名财务出身的CEO,他更看重公司的外部投资与战略大局。


  今年,索尼的大额投资动作不断,5月22日,索尼以约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代唱片60%股份,收购后索尼拥有百代唱片约90%的股权。吉田宪一郎对这次收购寄予厚望,他认为,音乐付费订阅模式已经成熟,而索尼的机会在于可以在娱乐领域构建一个强大的IP组合。


  在这笔收购案前几天,5月15日,索尼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史努比版权公司Peanuts Holdings 39%的股份。


  增加外部投资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可能会是一把双刃剑。


  海银资本首席策略官陈凯丰告诉《财经》记者,尽管外部投资能够带来很多收益,资本市场有的时候也并不认同科技公司加大投资的做法,“比如此前谷歌加大投资力度,股价立刻受到波及下跌。”


  在吉田宪一郎的带领下,扩大利润这一思想覆盖了索尼的各条业务线。在游戏与网络服务上,索尼将重点增加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影视业务上,索尼更看重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而非已经成熟的美国市场;在硬件业务上,高端策略将贯彻到每一款产品上,“不盲目追求数量,只着眼于盈利”。


  尽管吉田宪一郎强调索尼将强化内容服务,弱化硬件服务,且对明年公司的半导体业务给出了相对悲观的预估,但半导体业务却是此次中期战略的重点。


  索尼提供给《财经》记者的数据显示,未来三年,索尼预期营业利润最高的业务是半导体业务(1600-2000亿日元),其次才是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1300-1700亿日元)与音乐业务(1100-1300亿日元)。


  半导体也是索尼接下来的重点投资方向。索尼表示,2018年,将投资1600亿日元在半导体领域,其中1300亿日元用于影像传感器。不仅如此,“在索尼整体研发费用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会增加传感器领域的研发费用,并且积极开辟智能驾驶等智能手机之外的领域。”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程度已经高度成熟,利润空间也在进一步缩减,此前索尼的半导体业务一直被业界批评过于依赖苹果这一重点客户。


  除了智能手机,影像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安防、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其中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被索尼重点提出。多年的积累与酝酿后,智能驾驶领域进展明显,而为了保证安全,智能驾驶汽车必须要配备大量传感器,影像传感器必不可少。随着智能驾驶厂商的规模扩大,新玩家的陆续加入,未来三年对于索尼的图像传感器业务来说,机不可失。


  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索尼在智能驾驶的布局才刚刚开始,一位知名智能驾驶公司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很少有智能驾驶公司使用索尼的技术,更多的是 Omni Vision(豪威)与安森美的技术。


  不过索尼对于公司整体利润上涨并无过高预期,2017财年索尼的营业利润已经超过7000亿日元,未来三年做到2万亿日元也就意味着,基本与去年持平。


  游戏娱乐强敌环伺


  船大难掉头。一家大公司在面临转型时,通常会陷入畏首畏尾的创新困境,很难做到如初创公司一般快速试错,随时调整方向。


  “索尼像很多日本公司一样,已经没有太大的野心与欲望了。”一位资深电子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


  但新一代的消费电子公司正在快速崛起——苹果的市值一路飙升,2012年,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如今已经超过9000亿美元;2010年才成立的小米,此次IPO后市值有可能达到800—1000亿美元。


  小米早已开始向生态链、新零售甚至AI技术公司转型,小米的招股书中也强调硬件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


  娱乐领域是索尼的传统优势,但相比那些还在快速创新的竞争对手,索尼依然被动。


  过去两年,索尼PlayStation在线网络的付费订户数增长了64%,至3420万人。第三方数据公司newzoo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游戏公司收入排名中,索尼位列第二,仅次于腾讯。苹果、微软和暴雪位列3-5名。


  索尼的优势之一在于动漫游戏类的IP资源,游戏内容服务也是索尼接下来的发展重心。游戏是吸金石,想通过游戏赚钱的公司不计其数,游戏玩家的注意力也在被不同的平台分食,索尼在游戏内容领域面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大。


  但对手对新形势的适应似乎更快。游戏行业已经呈现出多平台交叉的现象,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手机游戏市场提供了沃土;PC游戏热度不减;2017年3月任天堂推出的掌上游戏机Switch,为一度熄火的掌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刺激;而还在萌芽阶段的AR/VR游戏,也已经圈住了一小部分的重度粉丝。


  游戏玩家的选择更多,不少游戏公司也在往多平台的方向发展,索尼的老对手任天堂就一直在进行新端口的尝试,除了掌机外,任天堂还曾推出火爆一时的AR手游Pokemon Go。


  除了任天堂,索尼在游戏领域的竞争对手还包括拥有Xbox的微软;势头强劲的PC游戏平台Steam;拥有全球最大游戏业务的腾讯;以及重点布局VR游戏的Oculus和HTC等。


  索尼目前并没有发力移动端的游戏的意图,索尼互动娱乐总裁Andrew House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索尼在游戏领域的重心仍然会放在PS4和VR上。


  索尼在电视内容服务领域,挑战更大。彭博社报道称,索尼的网络电视服务PlayStation Vue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且在今年5月,因为一场合同纠纷,失去了ABC、CBS、FOX以及NBC的访问权。


  它的竞争对手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版权视频服务商Netflix,Netflix的全球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人,覆盖了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报告称,2017年Netflix通过App会员费收入5.1亿美元,是去年收入最高的App。


  2014年开始提供网络电视付费服务的亚马逊表现也很亮眼,亚马逊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在线订阅服务的收入,如Amazon Prime会员、Audible、Prime Video和Prime Music Unlimited等,同比增长了49%,远超在线商店收入增长20%的幅度。


  另一边,同样面临硬件产品销量下滑的苹果,也已经盯上了内容这块肥肉,美国媒体报道称,2018年,苹果将投入10亿美元,用于原创影视项目。尽管苹果的电视内容还未正式露面,但这对索尼的打击已经造成,自去年起,苹果已经陆续挖走数批索尼美国影视业务的高管,其中包括多位手握大量资源和好莱坞大腕级人物。


  相比硬件领域,内容服务领域同样强敌环伺,对于现阶段的索尼来说,选择保守前进,深耕现有的优势领域,也许比激进创新来的更加长久。


  作者为《财经》记者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