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酝酿星球大战:一口气发射了3颗卫星(2)

2018-05-17 17:09 来源:来源:参考消息网


  卫星被花式吊打的N种手法


  被各国发射上天的各型人造卫星其实非常脆弱,不仅会被太空垃圾撞得粉碎,还容易遭受各型武器的攻击而彻底崩溃。人造卫星一般由“任务部”和“公共部”两大结构构成。所谓任务部是卫星发挥其特有功能的部分,是人造卫星的核心,公共部主要为任务部提供电力并承担方向控制等职能。当前各国研发出来的各型卫星攻击武器目的在于破坏卫星的任务部,使其丧失功能。


  当然,国际上对卫星攻击武器的种类作出限制,根据《太空条约》第4条,规定禁止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搭载于人造卫星上,不过将常规武器配置于太空则是允许的。随着各国太空军备竞赛的加剧,星球大战可能日益成为现实,各国都在加速研发和部署各型反卫星黑科技,以下介绍几种主要攻击手法。


  第一,天对天武器。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劫持”对方卫星。己方卫星自行改变原有运行轨道,突然靠近目标卫星,通过强大的信号干扰将其“劫持”,并对敌卫星实施监听,窃取其通信信号掌握敌国家机密。2015年9月,美国向国际社会爆料称,位于赤道上方3.6万公里的1颗俄国通信卫星突然在2颗美国卫星之间来回运动,后经查明,俄国卫星对前述卫星实施了信号监听,实际上是由俄军组织的卫星攻击行动,但俄方对此三缄其口。第二种类型是在军事卫星上安装激光等指向性能量武器,第三种类型是有意识地实施卫星撞击,最后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是实施机关炮攻击,俄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其国际空间站部署机关炮作为防卫武器。


  第二,空对天武器。一是飞机发射导弹实施攻击,美国曾通过类似实验成功击毁模拟卫星,二是飞机搭载激光武器实施攻击。美国波音747型飞机曾实施过类似试验,2011年计划被终止。但是由于目前激光武器技术进展迅猛,未来在航空器上使用激光武器对卫星实施攻击可能性很大。


  第三,地对天武器。一是地面军事设施对人造卫星实施攻击,通过激光等手段使敌卫星通信网络瘫痪,二是通过地对空导弹直接对卫星进行瞄准攻击,美国、中国均实施过类似试验,三是不直接对人造卫星本身进行攻击,而是对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或者对卫星系统地面设备实施网络攻击,使其感染病毒。


日本酝酿星球大战 要组太空军事联盟

  资料图片:1985年9月,一架美军F-15战机首次使用反卫星导弹击毁了一颗废弃卫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惕!日本图谋太空战能力


  由此显而易见,配置于宇宙空间的各型人造卫星要长期存活实属不易,前面提到,它们可能常常遭受人为和自然的多种安全威胁,从现状看,日本针对太空碎片和不明攻击的警戒监控和反击能力既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方面,正抓紧建设针对太空碎片的监控体系。为确保将来能自主利用外层空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小撞击的风险和危害,日本太空监控网(JSSN)和美国主导的国际太空碎片调查委员会等机构通过合作,已经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对太空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物体(约2万个)实行常态化监控。当预判太空碎片可能撞上人造卫星时,太空作战指挥中心可通过地面操作使卫星改变当前运行轨道,规避撞击。此外,日本还计划研制用于监控低轨道人造卫星的雷达,以及用于监控高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望远镜,预计2022年左右初步生成太空监控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尚不具备独立的卫星防御和太空作战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具备卫星遭受攻击时的感知能力,其军事卫星能实时切断敌地面基地传感装置发出的攻击信号。而日本还不具备依靠一己之力实施卫星防御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即使其人造卫星遭受攻击也无法提前探测。日本太空作战指挥中心虽然拥有低轨道侦察雷达和地球同步轨道监控用的望远镜,但难以有效探测到太空中针对己方人造卫星的攻击征兆。今后5年,日本拟研发通过陆基发射的具有精确指向性的高能量武器,图谋一举击毁卫星,二是效仿周边国家2007年发射导弹击毁废弃卫星的做法,研究从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发射SM-3型导弹的可行性。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