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墓地受追捧:一块“墓地”价格从两千至五千(2)
2018-05-16 17:10 来源: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
与身畔的其他4000多只宠物——大多是猫和狗——一样,刘大壮葬身于这个名叫“宠物天堂”的地方。这四个字被刷在低矮的黄色砖墙上,并不起眼。白天,“宠物天堂”拥有墓地那种特有的安静气氛。
但是到了晚上,这里是另一个世界。许多墓主的“爸爸妈妈”会在墓前安上路灯,夜幕降临后,树林里就亮起星星点点的光。这里甚至有太阳能供电的“念经机”,自动循环为那些已逝的动物播放经文。
一家调研机构发布的《2014~2019中国宠物市场调查研究预测报告》称,中国的宠物数量在2015年就已达到1亿只,一年就有100多万只宠物尸体需要处理。类似“宠物天堂”的墓地,在很多地区都有。
刘大壮躺在一口专属的棺材里。在“宠物天堂”,一块“墓地”的价格从2000元~5000元不等。棺材、墓碑和底座的费用都另外计算,有不同档次可供选择。墓碑分大小两种,小的1200元,大的1600元。水泥砌的底座100元,大理石的要1600元。
如果选择火化,旁边就有火化炉,费用根据宠物的体重计算,20斤以下通常不超过1000元。
这家公司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张价格表。被问到定价是否经过物价局审核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收费项目并不在审核范围内,“物价局也没法管”。
“宠物天堂”在2005年获得了营业执照,但上面标注的经营范围是“销售动物殡葬用品”。北京市民政局殡葬处工作人员则表示,“宠物殡葬”不在该部门管辖范围内。
“宠物墓地”在过去是天方夜谭,但现在随着整个宠物业的井喷而发展。一些关注饲主与宠物关系的研究者注意到,社会生育率下降、出现“少子化”现象的同时,宠物生意却十分兴旺。一份行业报告称,随着经济增长、城市化率提高和老龄化加剧,饲养宠物正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宠物是一步一步走入家庭的,不同年代的照片显示了这个过程:从前的照片里,宠物总是被关在室外的围栏里,后来它们逐渐进入室内。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一篇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称,人们养狗的动机已从过去的让狗示警、看家,转变为寻找慰藉心灵的“伴侣动物”。
刘大壮是一只白色的“京巴”,死时12岁,在狗中算是“高龄”。它随“爸爸”姓,当初取名大壮是希望它健康、强壮。最终它死于心脏病,马缨说,患病是因为平时喂得太多,它太胖了。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刘大壮因为剧烈的疼痛时常会发出尖叫,满地打滚。马缨不得不在深夜起床,像30多年前给自己哭闹的孩子喂奶一样安抚它。她把它从柔软的狗窝里抱起来轻拍,甚至给它喂下中药“速效救心丸”。
刘大壮的前胸和后背各背着两块“光量子能量芯片”,那是马缨在一次保健品营销活动上买的,一块价值15800元。她始终迷信,大壮能多活两年,“多亏了这两块芯片”。
这条狗死的那天,是2015年6月15日。马缨从超市回家,看见它哀嚎得“撕心裂肺”,每隔几分钟就要犯一次病,抱起它就往宠物医院跑,边跑边在它耳边说:“壮壮别着急,妈妈救你。”
她最终没能救得了这个相当于人类寿命60多岁的“孩子”。氧气面罩对大壮已经失效,它被转移到一只充满氧气的箱子里,但这也是徒劳。“死的时候据说七窍流血”,马缨站在门外,没敢看那最后一幕。
当时是晚上9点多,她在医院已经待了4个多小时。“那一天真是折磨,”马缨之前想过,那一天终究会来,“但没想过这么快。”
她的女儿在网上临时查到了“宠物天堂”,这家动物安葬中心的网页上说:“给离开亲人的宠物找一个这样的家。”
马缨一家三口当即开车前往。路上,大壮趴在开车的“爸爸”身上,像是睡着了,体温却渐渐下降。
夜间到来的汽车引得“宠物天堂”看院的狗汪汪乱叫,它们是这里的同类中为数不多还活蹦乱跳的。只不过,它们不是宠物,而是“看门狗”。二者在待遇上要相差很多,看门狗平时只能吃残羹剩饭,死后也没有资格进入“天堂”。
费用并不是马缨首先考虑的问题。她只想为“孩子”找一个安息的地方。她被带到一间摆满了黑色木棺的房间,在小、中、大三个型号中选了一口中号棺材,把大壮连同它的毛毯、玩具轻轻放了进去。
工作人员选了一块不到一平方米的地方,挖了个深坑,刚好放得下棺材。马缨最后一次摸了摸大壮,土很快把坑填平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