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钱包买房”引热议 樊纲原话被误解(2)

2018-04-25 17:34 来源: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年群体从来都是网络舆论的主力,而住房则是中国青年的一项“刚需”,年轻人面对“刚需”难以满足的现实,自然会产生不满。在任何国家,购房都是一笔重大支出,而在中国这一矛盾尤为明显。一方面,买房对年轻人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以及房子与教育、医疗等稀缺资源挂钩的严峻现实,都给年轻人带来了强烈的购房需求。


  这种强烈的购房需求,让一些年轻人有了不计任何代价都一定要买房的观念。为了买房,父辈掏空家庭攒首付,年轻人将大部分工资用于偿还月供,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前段时间热议的“隐形贫困人口”,其中也提到了为了还房贷,某些高薪白领无法储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樊纲的言论不幸戳中了“利益相关”的年轻人的痛点,这才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其实,当我们询问老师、朋友,自己现在是否应该买房,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与樊纲的说辞差不多。但那时我们不会愤怒,因为老师、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也要承受高房价带来的种种弊端。然而,当这些话从一名公众人物那里说出来的时候,人们的情绪自然就不一样了。尽管樊纲个人并非负责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官员,但是,公众却难免对公众人物产生某种“管管房价”的期待。这种期待,很容易让舆论对公众人物的发言产生误解。


  事实上,中国的住房问题非常复杂,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各种政策,实现“房住不炒”的终极目标。解决房价问题的“秘诀”,还是要到经济结构转型中去找。欲将房地产与中国经济体松绑,不仅需要房产税、限购等短期调控措施,更需要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化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而对普通人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则是不轻易被断章取义的报道干扰心绪,用合理的心态面对现实压力,做出理性的个人选择。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