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公司疑勾结:理财产品变“保险”(2)
2018-03-27 17:02 来源:来源:经济参考报
保险人员冒充银行人员
银行行长出面“撮合”业务
事情还要从2016年10月讲起。当时王永发和老伴儿有500万元拆迁款到账。面对这笔巨款,老两口仔细斟酌,反复商量,决定把钱存入中国银行在当地的支行。“我们当时觉得,把钱存到银行,一定最安全,最没有风险。”王永发说。
王永发讲述,随后自己来到家附近的中国银行呼和浩特市呼和佳地支行(以下简称呼和佳地支行)。刚进门,一位身穿银行服装的工作人员就上前,询问他要办理什么业务,王永发直言要存点钱。得知金额高达500万元后,这位自称是“银行职工”的工作人员立马热情起来。
这个人名叫王雅君。当时,她给王永发介绍了一款理财产品,存期5年,年利率5.5%,并承诺存钱半个月后就可以拿到13.5万元的利息,到了年底则能拿到全部利息27.5万元。“她反复跟我承诺,这个理财产品没有任何风险,这么大的银行也不会骗我。”王永发回忆说。
从河北农村来到呼和浩特市打工的王永发,只有高中学历,对复杂数字也算不明白。为安全起见,他没有立即作决定,而是回家和老伴儿商量。之后,老两口再次来到呼和佳地支行,对王雅君的身份和该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求证。
“你怎么证明自己是银行职工呢?”面对质疑,王雅君表示,自己就是银行的正式职工。为成功拿下这500万元,王雅君当即上楼将呼和佳地支行行长杨冰叫来作证。
“杨冰下来后跟我们说,王雅君就是银行的职工,让我们放心存吧。”王永发对记者说,杨冰见到他们夫妇格外热情,还一副和王雅君很熟的样子。对此,杨冰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说王雅君是银行职工,跟她下楼就是想见见大客户。
见到王雅君真的找来行长作证,老两口悬着的心才放下。2016年12月,王永发账户里的500万元从呼和佳地支行划走,然而并没有拿到相关协议。对于这一点,王雅君不停地说放心吧,这么大个银行跑不了,回去等着就行。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约半个月后,王永发收到了两份阳光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厚厚一沓合同,上面字特别小,密密麻麻的,我们没啥文化,根本看不懂。”一头雾水的王永发赶紧联系王雅君。她解释说,放心吧,这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理财保险,“没有任何风险,年底肯定能拿到27.5万元的利息”。
之后王永发要求支取13.5万元利息,王雅君又劝他说:“如果不急用钱,就别取了,这样可以复利计息,到年底一起取出来多好。”她还承诺,银行将给王永发赠送100克黄金,帮老两口申请免费的美国旅行。王永发还说,杨冰又提出再加送10克黄金。有了这些解释和承诺,再加上礼品的诱惑,王永发的疑心又打消了。
王永发先后又去了十多趟银行,每次王雅君都在,先后送了他锅具、毛毯、相册等礼物。几个月来,王永发一直以为王雅君是银行的正式职工,自己买了一份银行的产品。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回想起当时,好像做梦一般。
银行理财变“保险”
本金百岁才返还
2018年1月,家里急需用钱,王永发想到把理财产品的年利息取出来。结果到银行发现,27.5万元的利息现在只有不到20万元,少了近8万元。当时,王永发被吓出一身冷汗,以为是自己的银行账户出了问题,赶紧找王雅君帮忙,可是却被告知王雅君已经辞职。
辞职了?王永发赶忙找到杨冰询问,这时杨冰才承认,王雅君是阳光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推销员,去年七八月份就已经从保险公司辞职了。当王永发质问杨冰,当初为什么给王雅君作假证时,杨冰不再说话。与此同时,王雅君已经把王永发的电话、微信拉进黑名单……
王永发猛然醒悟,原来自己是被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伙给坑了,自己完完全全买了一份保险公司的保险。
心急火燎的王永发这时想起来拨打阳光保险集团的客服热线。在客服人员解释后,王永发才弄明白,这份保险合同期满日要等到自己和老伴儿都达到100周岁,那时才能取回500万元本金。
100周岁?王永发当时吓坏了。“这太荒唐了,谁能活到100岁?我入保时57岁,要取回这笔钱得等40多年后了。”
阳光保险集团的客服告诉他,如果执意取回本金,属于提前终止合同的违约行为,按合同规定,只能根据投保金额目前的现金价值折合退款。“按这种说法,要是当时退保,不但利息会减少,还得再损失几十万的本金。”王永发苦笑。
之后,王永发反反复复去找杨冰讨说法,出于迫不得已,杨冰这才说出王雅君的联系方式。在电话中,王雅君直言,“当时保险公司就是这么培训,让这么说的”,所以才给了年利率5.5%的承诺。现在利息变少,自己也没办法。
王雅君还承认,保险合同一般存在15天的犹豫期,期间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这时,王永发才恍然明白,当初王雅君之所以告诉他半个月后能够一下拿到13.5万元的利息,原来这是诱惑自己不要在犹豫期内退保。
至于为什么要身份造假,王雅君在一段录音中坦白:“监管部门不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所以公司不让我们说是保险公司的。这一点我明白,公司不这么教给我,我也不敢这么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