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珠宝店抽奖骗局:廉价珠宝被标以高价(3)
2018-03-16 17:13 来源:来源:央视财经
珠宝柜台到底有什么套路呢?记者发现,销售人员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趴在柜台上填写一些销售票据。老销售告诉记者,这些是非常重要的道具。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因为做这个假票嘛,就是给他们顾客对比的,就是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差距有多大嘛。
两个女孩儿来到了抽奖柜台,抽到了一等奖,挑选珠宝时有些犹豫不决,这时,早上开好的假票据派上了用场。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人家是6.8折买的,花了3000多元钱选的,和你价格差不多的,那你有这张票(一等奖奖券),这些都给你免了,你只承担这个工费。”
在巨大的价格差距面前,两个女孩很快就掏出400多元的加工费,拿走了标价4000多元的玉石吊坠。
记者发现,店里每天都有几十个顾客能幸运地抽到一等奖。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一等奖我想让他抽到他就抽得到,不想让他抽到他就抽不到。”
既然是随机的抽奖活动,一等奖又是如何被控制的呢?一位老销售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你看我这个包包里都装着有的,全部都是一(等奖),比如说,折一个小角嘛,反正你不要(折)太大了,那样太明显了,你就放在这里嘛,消费了这边还可以刮奖,试一下手气。你看那一张,就这一张,我就拿给他了呀。反正不管你怎么拿嘛,你肯定要把你的那个一(等奖)拿给他呀。”
记者注意到,每次一等奖被抽走后,销售人员都会马上将另一张做好记号的一等奖奖券提前准备好。为了让顾客相信,抽到的一等奖得真实可信,老销售强调,临场表演必须到位。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你就当做是他真的在兑奖,他就真的刮出来那个了,知道吧。你就当他真的,你就说,哇,你手气可以啊,然后他不是就刮出来嘛,天哪,这刚才是你刮的吗。”
果不其然,记者发现,每当一等奖被抽出来之后,销售人员的夸张表演往往让抽奖的顾客深信不疑。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你看他刮的一等奖。”
销售人员:“真的假的?”
销售人员:“你看呀。”
销售人员:“你刮的吗,阿姨?”
记者:“我妈刮的。”
销售人员:“手气这么好啊,刮几张就刮出来的?”
销售人员:“她刮的第一个。”
销售人员:“你确定吗?你看到她刮了吗?”
演技到位了,但最重要的还是看眼力,能够在众多顾客中,把心甘情愿为奖品买单的人挑出来。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看他傻傻的就行了,就一眼看,一看就不是那种精明的,一看就是傻傻的那种。”
就这样,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下,不少顾客真的以为自己幸运地抽到了一等奖。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四千元的单子都算小单,一单要搞七八千,爽死了。”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最好的时候也就(一天)三万块钱吧。”
记者注意到,每一位掏钱购买了奖品的消费者,都会被销售人员热情地系上一根代表幸运的红绳。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我们戴手链目的性就是告诉其他卖珠宝的,这个人已经被搞过了,她带着手链嘛,就不用再弄了。”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美女戴条手链嘛,来加加你的财运。”
商家为什么处心积虑让顾客中奖,那这些标价几千到上万的玉石珠宝,是从哪里进的货,进价又会是多少呢?
记者:“那这个价格是谁定的呀?”
重庆某特产店 销售人员:“就随便乱定的。就是能忽悠一个算一个。”
记者:“专门有自己的批发的地方吗?”
重庆某特产店 工作人员:“对,珠宝城批发给我们珠宝。”
记者来到了这位工作人员提到的珠宝城,果然找到很多玉石珠宝批发商,他们所批发的产品与抽奖柜台的奖品外形材质等大致相同。
珠宝批发商:“顾客大部分做抽奖的多一点,抽奖好卖,全国各地反正都有。”
在批发商为记者提供的产品目录上,抽奖柜台标价几千到上万元的玉石饰品,在珠宝城的批发价竟然只有几十元到一百多元。
记者:“ 1折?”
珠宝批发商:“再乘以0.8,420(元),42乘以0.8,33.6元”
记者带着在抽奖柜台购得的金镶玉饰品,来到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实验室,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分离后得到了玉片和薄薄一层金箔包裹的胶块,进一步将金箔与胶块分离后,经过称重,金箔重量仅有0.05克到0.1克左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 郭颖:“像这样的和田玉,实际上是在整个和田玉质量里应该是垫底的,质量是最差的那种和田玉。金虽然是纯度很高,但只有薄薄的一层的金箔,而中间那一大块,透明的无色的,是起到了胶结作用的胶,而更重要的是,它充填了金箔与底下基底的和田玉之间的空隙,再加上它这样的成品,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工艺附加值,也没有什么设计、创意的附加值,所以它在市场的价格应该是不高的。”
在一些商业步行街、旅游景点、乃至商场超市的抽奖柜台,一件件廉价珠宝被标以高价,一出出抽奖骗局时刻都在上演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