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颗卫星造全球宽带网!马斯克新计划能实现吗?(2)
2018-02-23 17:11 来源:来源:澎湃新闻
“猎鹰9号”升空瞬间
那么这1.2万颗卫星在近地轨道究竟如何运行,利用卫星搭建互联网服务这项技术是全新的吗,SpaceX的做法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太空科技“狂人”,马斯克这次又藏了哪些彩蛋呢?
卫星互联网是新技术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SpaceX之前,已经多家企业尝试过这种上网服务,只是规模并没有SpaceX公布的这么庞大。
例如,在15年前,波音公司就曾为总部设在法国的Eutelsat公司,发射过第一颗双向宽带通信卫星e-BIRD。自那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尝试过发射。据《财富》杂志称,从目前的情况看,这还是一个利基市场。
基于卫星的互联网服务,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覆盖所有区域,而无需建立昂贵的地基互联基础设施。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要一个卫星天线就可以使用。这对于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非常有用且高效。
卫星成功部署到近地轨道
但卫星互联网也有两个缺点。首先,它相对昂贵。SpaceX预计,要完成这个项目至少需要100亿美元。其次,卫星互联网通常会因为卫星的高度和位置,导致互联出现延迟问题。这对于需要收发邮件的消费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但高延迟可能会成为视频传播、实时通信等服务的“杀手”。
“星链”计划有何不同,如何运行?
正如上文所说,卫星互联网提供的服务质量基于卫星的位置和高度。因此,SpaceX的想法是将卫星置于比平常低得多的轨道上,以减少服务的延迟。
此前,地球静止轨道上典型的互联网卫星,距离地面均超过22000英里(约合35405公里)。而根据SpaceX提供给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文件显示,SpaceX希望将其卫星置于684至823英里(约合1100至1324公里)之间的低地球轨道上。
这样的高度位置意味着,卫星能提供更近,信号更强的互联网服务,但同时也意味着,每颗卫星能覆盖的区域要比原本可覆盖的要小了。因此,为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覆盖范围,SpaceX公布了数量庞大的卫星发射。
其中,将有4425颗卫星部署在地球上方1150公里至1325公里处的近地轨道,传输波段介于Ku与Ka之间;另外7518颗卫星将部署在地球上方335公里至346公里间的极低地球轨道,以V波段传输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卫星全部发射成功,SpaceX将改变传统的高成本、低可靠性网络服务,在全球提供可与光纤网络相媲美的宽带速度,基本上可在整个电磁频谱上创建一揽子连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