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调2018九大任务 新一年货币政策仍为稳健中性(3)
2018-02-07 17:20 来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稳健中性就是量适度、价合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的央行工作会议发现,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金融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际金融合作及治理、内部管理等均为常规内容。虽然每年内容大同小异,但位置排列及细微表述通常不同。
本次会议要求,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军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货币政策的基调还是稳健中性,就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温彬称。从量上看,依靠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在淡出,补充流动性更多采用PSL、MLF,因此在流动性补充工具投放规模较大、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背景下,2018年可能进行全面降准,此举可有助于防止信贷、债市利率快速上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当前信贷规模引发广泛探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目前对1月新增信贷2.7-2.8万亿规模的预测较为认同,但部分银行仍反映额度不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虽然通道、非标严监管下,表内信贷融资需求上升,但未来信贷额度大幅增长不太可能,一是信贷增速过快会加大杠杆率,因为信贷会带来多倍货币创造,二是信贷高增长也会带动M2增速加快。“2018年信贷增速测算可能在12~13%区间。”
温彬认为,信贷合理增长之下还涉及结构性问题。一是部分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投向,如房地产、融资平台等,未来不会是表内信贷重点投向,信贷主要还是将投向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方向;二是下一阶段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等领域支持,比如通过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在普惠领域投放。“相对去年来说,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不太可能较2017年有更大提高,但是从信贷结构上,还是会进一步优化。”
防风险排位第二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会放置于央行年度任务首位,放在第二位可能会是当前重点工作。如2017年第二位的任务为“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工作”,2018年在此位置的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及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
“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1月24日出席达沃斯论坛时直言,“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称,高杠杆率是宏观经济脆弱性的总根源。降杠杆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金融本身降杠杆,二是金融助推整个宏观杠杆率降低。
金融降杠杆方面,比如通过整治同业、理财等乱象,使金融杠杆率得到逐步控制。助推整个宏观杠杆率下降方面,短期来看,避免向“僵尸企业”新增资金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企业降杠杆;从长期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等。当前我国杠杆率偏高有其客观因素,因为间接融资占比较高。因此,降杠杆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