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中国证监会点赞:金融街19号这一年蛮拼的!(3)

2018-01-31 17:15 来源:来源:新华网


  目标三:顶住压力 实现IPO常态化


  作为两大核心功能,投资和融资一直就是资本市场的“手心手背”,二者谁都不能偏废。相应的,股指稳定是投资者的“定心丸”,融资有力是融资者的“心头好”,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艺术。


  因为,A股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极端:一种是,股指稳定,但融资功能丧失,被市场人士戏谑为“股指一动不动,融资死给你看”;另一种是,融资功能恢复,股指又开始“死给你看”。


  关于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刘士余曾在2017年的监管会上明确,两者不能对立。2017年的A股逐步走出了两者对立的“怪圈”。


  来看看2017年IPO的一组数据:全年共有419家企业实现IPO,融资2186亿元,二者均居同期全球前列。


  数据背后也有不得不说的故事。2017年初,就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节奏确立后不久,市场行情出现了一些波动,一时间舆论场中又有很多声音把下跌归罪于IPO常态化,坚持常态化发行还是再次放缓IPO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


  现在再回望当时的关键节点,争论的答案自现。顶住压力坚持IPO常态化,再搭配发审制度改革,监管“组合拳”让A股“堰塞湖”得到有效缓解。


  目标四:斩妖除魔 任何人不能兴风作浪


  “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人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随心所欲”,刘士余在去年监管工作会上的金句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年,严监管 “大动作”频频,与各路“妖魔”斗智斗勇。史无前例的罚单就是严监管最好的证明。过去一年,无论是整个市场的罚没总金额,还是对单个自然人的罚没金额,两个“史上最大罚单”震慑了资本市场。


  2017年,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项,罚没款74.79亿元,对44人实施市场禁入,均创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乱象背后的“捣乱分子”其实是最聪明的一群人,其中不乏高智商、高学历的违法者。况且,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要和各路“妖魔”斗法凝聚了监管部门大量心血。


  近五年,证监会年均调查679起案件,其中不少是操纵市场、信披违规等取证量大的案件。想知道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吗?来看个对比:美国证监会执法人员约1200人,中国证监会600多人;美国证监会人均办案数不及中国证监会的一半且多数集中在中介机构、挂牌机构违法等取证量较小的案件。挑战可想而知。


  目标五: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初心”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了1.3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投资者。作为监管者,证监会的工作可谓“众口难调”。


  股指跌了要被骂、股指涨了散户没挣到钱还是要被骂……尽管很多投资者都挺嫌弃证监会的工作,但是证监会在投资者保护这块的确是“操碎了心”。


  2017年,证监会为了完成这项目标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投资者适当性办法“升级”了投资者保护,“中心思想”就是把适当的金融产品给适合的“你”;


  督促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2017年现金分红达到9784亿元;


  投服中心作为散户“娘家人”,探索建立持股行权等一系列保护制度,全年行使建议权1439次,质询权164次,查阅权40次,表决权55次;


  在先行赔付的制度安排下,兴业证券将出资5.5亿元设立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先行赔付专项基金,向适格投资者先行赔付遭受的损失;


  各种“花样”的投资者教育,促进形成健康成熟的股市投资文化……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