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谈卸任万科董事长 《财经》杂志王石专访(5)
2018-01-25 17:20 来源:来源:财经杂志
《财经》:你的朋友评价你,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
王石:这是一个非常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评价,知道我很随和,但这不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评价挺准确的,我认可。
我姿态上变化不是很大,有人还是觉得我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其实我不认为自己是这样,我只是没有意识到给别人留下了这种印象。
我是在思想观念上变化很大。从认知来说,我最大的变化,第一就是,我从个人英雄主义改成利他主义。但是利他主义也有前提,还没出名的时候,就义不容辞的去利他,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我做不到。那时我是不损人的利己主义,在利己的前提下可以利他。但慢慢到现在,我觉得你损害我不损害我,都行。这本身是一种自信心,能力在这里,社会有进步,你与社会一起前行,看你能起的作用是什么,你就去做。
举个例子,我登山是利己主义,非常明确的个人英雄主义,现在我推广赛艇,是典型的团队运动,我只是团队的其中一员,去推广一个集体运动。有很多比我弱的选手,我都愿意和他们玩,毕竟我的身份,我去陪和教练陪他们是不一样的。只要对很多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有启发,我就愿意做,过去我是不愿意的。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定要两个优秀教练员陪着我,才显示我划得好,甚至有人不会划,但他很有名,我只觉得他会影响我的成绩。现在就不会这么想,很多名人这个心理障碍很大,我变了,他们也转变。这是我的观念转变。
第二个变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前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因为接受鲁迅的批判精神,接受五四运动以来的精神。加上我的家庭没有知识分子的背景,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训练,所以以前,我一直把这当作自己的优势,之前我的主观意识里对传统文化是有距离感的。
直到我去西方文明的源头,到美国哈佛、英国剑桥去学习,我才意识到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之后还要去中东,以色列,也准备去伊斯坦布尔。
《财经》:我们都以为你的游学已经结束了。
王石:不会,这个学习计划因为万科的事情中断了一段时间,现在还要进行。我一直在学。我第一站到了哈佛,一共学了差不多两年半,从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了。
我学习西方的目的很简单,我不可能成为他们,我骨子里还是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耳濡目染。对比中西之后我才发现,我对传统文化这方面认识不够。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多言行都是西方现代派的,结果现在发现,我实际是很符合中国传统的。这是我很重要的一个结论。
比如,当年万科股票一上市,我第二天就宣布放弃,这是典型天下为公的精神,中国的传统,西方价值观里不可能做到的。
早年有外媒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多少财富?他们觉得这是企业家的衡量标准。我说我没有钱,采访就没法进行下去了。他们说,你们不是股份化改造了吗,一个企业家从无到有,赚了钱,刚刚明确这是你的了,你就放弃了。
但我从来不认为我这么做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影响。我不是为了个人赚钱。我今天才发现,自己骨子里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很东方的想法。
《财经》:你喜欢老庄的思想吗?
王石:我看《道德经》,庄子的思想,过去更多是通过看小故事,老子的东西我不太了解。我继续在西方学习东方的东西,再学习,再挖掘,到哈佛我继续研究,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这和西方DNA二生四,四生八,本质是一样的。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角度,反而是你去了哈佛之后了解的。从西方角度观照东方,让我更了解自己,了解传统文化。
《财经》:下一步,你最大的可能是去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公益与教育?
王石:下一步的计划不是我今天谈的主题。我只能说,教育是从2009年开始关注的事情,我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老师。
《财经》:这场《回归未来》的演讲还会持续做下去吗?
王石:这个我不知道,我听团队的。
《财经》:昨天演讲结束,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王石:超出预期,从我个人来说,想借这个机会,说我想说的话。有很多不足,再做的话,可以去提高。
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很多人在焦虑,我就做现在,有相当的时间里,我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但现在我的看法是谨慎乐观。
本文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董文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