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首度解读卖资产:用三年将负债降至绝对安全(2)
2018-01-23 17:11 来源:来源:新京报
万达资产7000亿,国内资产占93%
万达目前的家底如何?万达公布的业绩显示,2017年万达集团以成本法计算,资产为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其中,国内资产93%,国外资产7%。为什么专门提国外资产占比这个数据呢?王健林称,是因为去年有人说万达把大量资产转移到海外去了,万达要用实际数据证明传言完全不符合事实。
报告显示,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2273.7亿元,同比减少10.8%。在具体业务收入上,万达商业收入1125.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1%,同比减少21%。租金收入25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同比增长30.3%。新开业万达广场49个,万达茂1个,万达旅游小镇1个。
对于总资产和总收入两个指标减少的原因,王健林表示,2017年万达商业转让文旅项目、酒店资产,使万达集团的资产、收入两项指标有所减少。不仅因为转让资产使总收入减少,还有近200亿旅游收入没有计入报表。在总资产和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万达集团净利润依然完成年计划的114%,同比持平。因此,转让对于万达而言,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3.4%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轻资产转型进一步深化。数据显示,万达房地产之外的服务业收入占比提升至63.4%,同比提高8.4%。服务业收入中,租金收入占比达到18%,增速远高于万达其他产业,已经连续多年平均实现超过30%的增长。王健林称,“租金是最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之一,而且利润比例高,租金收入占比提高说明收入含金量增加。”
而这一数字背后,是万达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万达集团的总收入中,房地产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45%降至36.6%,而文化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8%,接近30%,成为万达另一个支柱产业。
在2017年年会上,王健林强调,万达商业转型关键是从单一重资产企业转为轻资产为主、轻重并存发展的企业。“说万达转型就不再持有物业,这完全错了,只是万达不像以前百分之百自己持有。”
据悉,万达轻资产分为两类,一种为投资类,另一种为合作类。投资类就是别人出钱,万达帮别人找地、设计、建设、招商、竣工运营后移交给别人,其中还有一个资本化程序。合作类就是万达既不出钱,也不出地,觉得项目合适,跟别人签合同,帮别人建设,建成后租金三七分成,而这种是万达力推的模式。
目前,万达轻资产战略超出预期。2017年,轻资产万达广场开业24个,新发展轻资产万达广场47个,其中,合作类轻资产万达广场签约37个,远超2017年年初发展25个轻资产,其中投资类10个、合作类15个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重庆等一线城市都有万达轻资产项目开业或签约,“如果不是轻资产,这些城市自己投资持有很难获得项目。”王健林说。
王健林称万达买卖之间赚钱了
2017年7月,万达经历了637.5亿元世纪并购案,将旗下的13个万达文旅项目91%股权卖给了融创、77个酒店卖给了富力,与此同时,万达保留文旅项目的品牌及运营管理权。
对于这次转让,外界众说纷纭。年度工作会议上,王健林首次解释了出售资产背后的逻辑。他直言,外界将卖资产解读为“不行了”,是根本不理解商业逻辑。
“世上没有只买的生意,也没有只卖的生意。买就说这个公司好,卖就说这个公司不好,这是根本不懂商业思维。”王健林表示,关键看买的是什么价格,卖的是什么价格。
为了有利于万达集中资金,保证核心产业发展,保证每年50个以上万达广场的开业计划,“做轻资产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绝对是上策,三年后再回头来看我们的决定是否正确。”王健林说。
万达业务大调整,商管与地产将分设集团
今年,对万达集团来说是关键的一年。王健林表示,“今年是万达成立30周年,万达正站在长寿企业的新起点上。”
报告显示,万达集团今年计划收入2479亿元。商业地产收入1245.4亿元,其中商管公司收入366.4亿元,租金收入326.8亿元;新开业万达广场50个,万达茂2个;房地产收入879亿元,新发展重资产万达广场7个;轻资产万达广场50个,其中合作类40个,投资类10个。此外,文化集团收入733亿元,其中影视集团收入581亿元。
不仅如此,王健林还将降低负债定为今年的一大任务。据悉,万达集团将采用一切资本手段降低企业负债,逐步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同时,万达商业H股退市资金也有了可靠方案。万达集团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企业负债降到绝对安全水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