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沪深A股大幅震荡,创业板个股率先企稳反弹(2)
2018-07-03 08:46 来源:东方财富网
西南证券:
近期市场大幅震荡,整体市场估值较2638点时约便宜20%,已经回落到了合理水平。随着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市场有望迎来一轮反弹。
海通证券
市场处于中期震荡格局中的阶段性底部区域
2000年以来三次历史大底的几个特征
2000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四次大幅调整。由于目前市场各方对2015年6月15日上证综指5178点以来的本轮调整是否已经结束存在分歧,我们先观察前三次历史大底的基本特征,对应时点分别是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998点、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1664点、2013年6月25日上证综指1849点。第一,调整幅度都很大。998点的底部调整始于2001年6月15日的2245点,累计调整幅度为56%,历时四年;1664点的底部调整始于2007年10月19日的6124点,累计调整幅度为73%,历时一年;1849点的底部调整始于2009年8月4日的3487点,累计调整幅度为47%,前后历时近五年。而本轮5178点以来的最大调整幅度为49%,历时已有三年。第二,前三次历史大底的绝对估值都很低。998点、1664点、1849点时的PE(TTM)分别为18倍、14倍、12倍,PB(LY)分别为1.6倍、2.1倍、1.5倍,而目前分别为16倍、1.7倍。从估值水平的结构来看,前三次历史大底时PE在0到30倍之间的个股占比分别为49%、63%、41%,40倍以上个股占比分别为23%、15%、34%,而目前分别为39%、38%。第三,处于历史大底时市场情绪都很低迷。998点、1664、1849点时破净个股数量分别为206个(占比16%)、160个(占比10%)、180个(占比7.3%),而目前为211个(占比6%)。此外,三次历史大底时全部A股年化换手率分别为196%、287%、135%,而目前为178%。第四,三次历史大底的产生以及之后的市场回升,均源于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出现了波动。
2000年以来四次阶段性底部的几个特征
2000年以来除了单边市以外还出现了四次阶段性底部,之后市场均呈反弹走势,比如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2013年6月25日的1849点(圆弧底中的小尖角底)、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回顾这四次阶段性底部的市场特征:第一,都经历了明显下跌。这四次阶段性底部上证综指低点相对于之前高点跌幅分别为30%、21%、24%、28%。第二,估值水平较低。四次阶段性低点市场整体PE分别为18.6倍、12倍、12倍、17.7倍,PB分别为2.5倍、1.5倍、1.5倍、1.9倍。第三,四次阶段性调整大多源于流动性预期出现波动。
回顾出现阶段性底部区域一个季度后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到,由于2008年、2011年市场处于弱势阶段,因此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而2010年、2012年、2013年、2016年期间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行情,主要原因是基本面有所转暖。
当前市场处于中期箱体震荡格局中的阶段性底部区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