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怎么得出的?平均工资的概念和统计范围(2)

2018-01-10 15:41 来源:华律网


  三、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


  “社平工资的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低收 入人群的工资并没有纳入进去,但社平工资的上调意味着与之联动的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金额也将随之上调,被平均的低收入人群恰恰是受此影响最大 的群体。”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网友认为平均工资的信息量应该更丰富,如同时公布平均数以上和平均数以下的人数比例,这一需求恰好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中位数”统计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统计平均工资等民生指标时,还会运用“中位数”统计法。“中位数”指的是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序后,取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这种算法 的好处是,能够反映多数人的工资状况和收入的结构性问题。对比“中位数”,人们也很容易找到自己工资所处的水平,因而也贴近个人感受。


  四、平均工资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在的平均工资不能反应个体差异、行业差异,很多人认为公布平均工资意义不大。但实际上,平均工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保、赔偿等很多方面都与“平均工资”挂钩。


  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