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怎么得出的?平均工资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2018-01-10 15:41 来源:华律网

  平均工资怎么得出的?平均工资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近日,全国各省市的平均工资陆续出炉,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认为平均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太大,平均工资并没有实际意义。那么,平均工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平均工资到底有什么意义?


  一、平均工资究竟是什么


  平均工资顾名思义是指一定范围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就是“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但是工资总额到底包括哪些项目,却是一笔细账。简单而言,工资总额并非仅是实际发到个人手里的现金计算。


  根 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 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属于税前工资,它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


  二、平均工资数据为何与实际工资不符


  十年里工资涨幅近三倍,众多网友却吐槽没能从平均数里感受到幸福,自己“拖后腿”了。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已经公布的20省份的平均工资当中,青海的平均工资排名第四。


  除了“税前收入”这个因素外,“贫富差距”是造成统计数据和网友感受不符的重要原因。


  对于许多人感觉自己“被平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指出,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从每个人个人角度来看,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均会因所属单位的行业、地区、性质,及个人所在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