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净行业需“自净” 别被“投机者”堵住风口

2017-12-11 15:57 来源:家电网

  每到秋冬季节,雾霾就像扣在城市上方的“锅盖”一样压得人们喘不过气,风来了,雾霾烟消云散,风停了,雾霾卷土重来。在反复对抗雾霾的日子里,人们渐渐意识到,与其等待大风的到来,倒不如自掏腰包买台空气净化器来的靠谱,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刺激下,空净行业迎来迅猛发展。


  据中怡康预测,2017年我国空净市场零售量额规模将分别达到648万台和190亿元,增速预计分别达到12.4%和33.0%,明显高于传统家电品类。不过,由于空气净化器除雾霾效果并不能直观体现,消费者在选购空气净化器时往往一头雾水,空气净化器究竟该如何选择?真的都像企业所宣传的一样优秀吗?


  众厂商蜂拥进入空净市场


  11月6日,名不见经传的空气净化器品牌352环保科技首轮获得2亿人民币融资震惊空净行业,随后飞利浦、小米以及手机界的网红锤子科技也相继发布了空净新品,加上此前墨迹天气、聚美、网易严选等互联网品牌的跨界入局,各方势力集结完毕,一场由雾霾引起的空净之战一触即发。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700个空气净化器品牌在市销售,其中既包括海外的舶来品,同时也包括传统家电企业以及跨界入局的互联网企业。空净行业潜在的巨大市场是激发众多企业“蜂拥”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告诉记者,空气净化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尚未出现领导性品牌,因此许多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欲一试身手。


  目前,我国传统四大家电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百户拥有率均已接近或超过100台,而空气净化器的百户拥有率仅为5台左右,总体来说,空净行业的崛起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者对于雾霾的恐惧心理直接推动了消费端的旺盛需求,另一个是空净行业市场格局尚未稳定,随着空净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众多品牌跨界入局抢占市场。


  空净市场鱼龙混杂,行业乱象频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主要有被动式滤网净化型、主动式静电吸附型以及双重净化型三种形态,其中被动式采用物理过滤方式,性能可靠,过滤颗粒物尺寸准确,但需要更换滤芯,使用费用也相对较高;主动式即电化学方式过滤,结构简单且无需更换滤芯,但过滤效率相对较差,会有臭氧产生;双重净化则结合了被动式滤网净化型与主动式静电吸附型的优缺点。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吴吉祥教授却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看,空气净化器的分类方式取决于去除污染物的成分,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分类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颗粒污染物,空净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与静电除尘两类;对于气态污染物,主要有吸附与分解两类;对于微生物污染物,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与静电吸附。


  空气净化器主要由风机与过滤单元组成,通过循环过滤室内空气,输出清洁的空气不断稀释污染空间,直至达到清洁的指标为止。“就象一盆脏水,我们用一盆大小相仿的清水倒下去稀释,实验证明大约倒了8盆清水后,原先的脏水自然变清了,这是空净刚刚开始诞生时的比喻,大约有50多年了,空净还是那个空净,但描述的故事已经开始走样了。”吴吉祥告诉记者,像“离子瀑”、“流光能”、“活性氧”、“气触媒”等词汇,其实在经典的空净专业领域里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


  从2013年起,雾霾所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空净行业迅猛发展,一时间空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由于行业初期还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市场乱象频现,性能低劣,虚假宣传的产品屡见不鲜,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直至2016年3月1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修订的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才使空净市场品牌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善。新国标对CADR、CCM、净化能效以及噪声四大指标进行了严格规范,不仅使原本价格不一、规格杂乱的空净市场变得有规可循,同时也给空气净化器的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被视为我国空净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但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仍有超过30%的产品公开明示执行已经作废的“老国标”,许多企业在宣传产品时仍会采用“PM2.5去除率99.9%”等字样来误导消费者。鲁建国告诉记者,PM2.5、甲醛去除率为99%以上是一个基本要求,就像热水壶要达到100℃一样,这些企业刻意回避了时间和空间条件,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确认企业执行的是否是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财经屋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排行